大众网记者 王寒梅 通讯员 王振 青岛报道
2025年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平度分局以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核心,以服务项目为抓手,围绕“心系碧水蓝天”品牌,开展“制度规范提升年”活动,以生态环境“美”助推营商环境“优”,切实以“生态绿”服务“开门红”,以坚决扛起促进高质量发展大局中的生态环境责任。
全力提升空气质量改善水平。重点实施“夏秋季臭氧”和“春冬季扬尘”两项攻坚,制定臭氧污染防治三年攻坚行动方案,狠抓橡胶、印刷等行业VOCs排放,严格落实领导约谈、生态补偿等机制,推进八大攻坚协同治理。在10处重点区域布设VOCS在线监控,对300家重点涉气企业开展活性炭电子监管,推行“走航+专家会诊+监督性监测”工作模式,构建“电子围栏”预警体系。6月份前,完成6257辆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淘汰任务。
高效推进水环境综合治理。着力解决污水处理能力不足,盯牢污水厂扩容提标验收交付、东部污水处理厂建设、化工园无机污水处理厂建设、城市排水三年行动等重点城市污水治理工程。加快推动总投资5810万元的泽河下游、大沽河移风坝上游、猪洞河三项水治理项目。同步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和饮用水源地问题销号。
创新推进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规范化评估体系建设。探索搭建小微企业危险废物信息化监管系统,利用智能存贮和“一键收集”,保障危险废物全生命周期监管和回收利用。对20家土壤污染重点监管企业危固废管理把脉问效。启动化工园区地下水达标整治三年行动。
保质保量做好环保整改工作。对前六轮中央和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的890个信件、104个问题开展全面梳理自查,3月底前组织对重点信件、易反弹问题开展重点核查整改,确保问题整改不反弹,真正为群众解决突出环境问题。
全面提升生态环境管理水平。推动田庄绿色智能制造产业园规划环评和仁兆、旧店等工业集聚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估工作。执法大练兵“保省级、争全国”先进。建立案卷自我体检评价体系,探索“法制员”制度,提升案卷质量。投资146.4万元提升大气监测能力,推进一类监测机构能力建设。出台《生态环境行政执法过程中精准普法的工作指引》,依托智慧环保平台开设“环保小课堂”,创新“指尖普法”新模式。